<mark id="vzsgm"></mark>

  • <track id="vzsgm"><em id="vzsgm"></em></track>

      1. <strong id="vzsgm"></strong>
      2. 春節仍在求職的大學生:海投撞上縮招,心態崩潰只在一瞬

        鄭晨燁2023-02-03 21:17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晨燁 除夕前的最后一周,李鑫實習的公司提前放了假,他在微信上同自己的領導提前互祝新年快樂后,買了晚上7點回南寧的機票。

        在萬米高空上,李鑫的思緒有些凌亂:春節期間,當家中許久未見的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時,若聊及像他這樣一個研三學生的近況,肯定避不開“畢業后的打算”這一話題。

        而即將畢業的李鑫,還仍未與任何一家企業簽訂三方就業協議,且其實習的單位也屢屢傳出縮減HC(人員編制)的“小道”消息,因此,李鑫的領導也不能給他一個轉正留任的保證。

        想到去年(2022年)至今的求職時光,李鑫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感受:“讀了19年書,最后像菜市場沒人要的爛菜葉。”

        相比起李鑫的焦慮與氣餒,在距離南寧幾百公里外的陜西西安,姜秀宇也已暫時放棄了找工作的努力,同為研三的他,正在積極備考雅思,并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前往澳大利亞留學。

        在兔年春節放假期間,深圳一家能源企業的HR朱江瑩驚訝地發現,公司的招聘郵箱每天都能收到100—200份簡歷,而其所在企業的秋季校園招聘早已結束,且并無開展春季校園招聘的計劃。

        根據智聯招聘公布的最新數據,該平臺春節放假期間大學生求職活躍度出現明顯上升,求職人數同比增加39.8%,簡歷投遞量同比增加45.2%。

        根據2022年11月15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的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的信息,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

        海投

        每年的三至四月,以及九至十月,都是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這兩段時期也被分別稱為“春招、秋招”。

        在這一時間段內,海量的高校畢業生會奔波在各類企業宣講會、雙選會的現場,只為給自己覓得邁向社會的最佳起跑點。

        在2022年下半年的秋招期間,李鑫就是這浩浩蕩蕩的求職大軍中的一員。“我差不多從去年(2022年)8月份,一些企業開啟了校招提前批之后就開始投,當時感覺自己這條件在秋招拿三四個offer(錄用信)不是問題。”李鑫表示。

        從學歷背景來講,李鑫的條件其實并不算“優秀”,其所就讀的高校屬于一所“雙非”大學,即非985、非211,這讓他在求職時面臨著許多先天劣勢。“很多公司的校招崗位人家寫得很明白,985、211高校優先,像我們雙非學生的簡歷,很多連第一輪簡歷篩選都過不去。”李鑫直言。

        由于學歷背景方面的競爭力不足,李鑫本碩期間一直在積極參與各類實習、實踐活動,以此來為自己的簡歷加分。“我曾擔任過學生干部、有過社團、創青春這樣的實踐經歷,還有過三份實習經歷。”李鑫告訴記者。

        但直到10月底秋招行將結束之際,李鑫才意識到其辛苦積攢的實習實踐經歷,似乎并沒有什么“實用”價值。

        2022年秋招的三個月當中,李鑫一共向九十多家企業投遞了簡歷,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企業都發來了筆試鏈接,但最終進入面試環節的只有不到十家企業。

        在這一過程中,李鑫的心態也不斷發生著變化。

        起初,他投遞簡歷時,還會精挑細選,到網上查詢有關企業的評價及發展狀況,評估崗位與自身條件的匹配程度,深思熟慮過后才會按下簡歷投遞按鈕。

        但隨著簡歷“石沉大海”的次數增多,李鑫慢慢變得焦慮起來。

        他開始“不管不顧”地海投簡歷,看到招聘簡章后不會再仔細梳理,而是草草掃過兩眼,便迫不及待地將簡歷投遞過去,甚至對同一家企業的多個崗位都進行了投遞,也不管該崗位是否與其學歷背景匹配。“剛一開始我還只投大公司,重點看營銷和運營崗,一些可能沒太聽過或者冷門的行業都直接不關注了,但很多大公司那邊簡歷投過去就直接沒動靜了,久了之后我一急,也不管那么多了,開始海投,反正投簡歷也不要錢,多投一份多一次機會,想著最起碼先拿到一個offer再說。”李鑫表示。

        好在海投的策略還是奏效了,到了9月中下旬,李鑫開始慢慢接到了一些企業的面試通知,他焦躁不安的心情也因此平靜了許多。

        說起自己面試的經歷,李鑫最“深惡痛絕”的便是群面這一形式,只要遭遇到群面這一關,他都會毫無意外地敗下陣來。

        李鑫表示自己的性格有一些內向,而在這種由陌生的應試者臨時拼湊的小組中,他很難找到插話的空間,更別說是成為其中最出彩的“領導”者。

        “我參加的群面基本都是神仙打架,這邊是某某常春藤的碩士,那邊是重點985的高材生,大家坐在一塊互相勾心斗角,每次我坐在旁邊就像個小透明,除了自我介紹基本沒有發言。”李鑫說。

        在為數不多的面試經歷中,李鑫進展最順利的一次也就到了四面,其余基本都倒在了一面及二面環節。

        遠在西安同樣念研三的姜秀宇,在2022年的秋招中也面臨著就業壓力。

        與李鑫不同的是,姜秀宇在秋招中拿到了3個offer,但因為對待遇的不滿,他把到手的offer又毫不留情地全部回絕了。

        2018年,大四的姜秀宇第一次參加了秋招,彼時的他在一所雙非高校,讀的是礦物資源專業,由于專業對口,姜秀宇很快拿到了國內數家有色、煤礦企業的offer,但他卻很快放棄了入職機會,轉而開始備戰考研。“本科專業的就業方向不好,相關工作的待遇都不太好,比較辛苦,所以在家里人的支持下還是選擇了考研。”姜秀宇告訴記者。

        因為決定來得較為突然,姜秀宇直到第二年才考上了西安一所211院?;瘜W方向的研究生,由此順利地將自己的學生身份延長了三年。

        在研二的時候,姜秀宇曾在西安某化工企業見習了半年,看著“工資又低、每天倒班、累死累活”的企業員工,他又突然開始后悔為何要選擇化學這個考研方向。“當時在心里安慰自己,我畢了業應該是研發崗,不會像一線工人那樣又辛苦待遇又不太好。”姜秀宇說。

        2022年,研三的姜秀宇第二次迎來了自己的秋招時刻。“去年秋招比較順利,拿到了3個offer,有國企也有大型私企。”他回憶說。

        雖然順利斬獲了offer,但在看到具體待遇后,姜秀宇的心徹底“涼”了:“月薪都在8K左右,對于一個碩士確實比較低,并且(錄用企業)都沒有針對校招學生針對性地培養規劃,諸如年假、獎金等福利待遇也不太行。”

        再次因為待遇而決定放棄就業機會的姜秀宇,打算繼續通過儲備知識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眼下他正在積極備考雅思,準備在今年(2023年)上半年前往澳大利亞留學,自認為已經兩次選錯專業的他,這一次準備考取金融方向的碩士學位。

        “我覺得出國讀一個金融類專業,回國之后可以到券商做一個化工研究員的工作。”姜秀宇如是介紹他的規劃。

        與姜秀宇在同一座城市的大四學生秦峰,如今也正做著出國留學的打算。

        秋招的時候,秦峰前前后后投出去了一百多份簡歷,結果到秋招快結束的時候,還是一個offer都沒有拿到,他甚至還遇到過一些企業組織的“KPI面”,浪費了其許多感情。

        “有些企業的人力有面試指標,其實崗位早就招滿了,但還是會通知你去面試走個流程,好完成他們自己的工作指標。”秦峰跟記者抱怨。

        縮招

        “今年的畢業生也太難了,大過年的還抱著一絲希望來投簡歷。”兔年春節放假期間,朱江瑩將招聘郵箱中每天都能收到的100—200份簡歷截圖發至部門工作群中,并與同事分享說。

        根據智聯招聘公布的最新數據,該平臺春節放假期間大學生求職活躍度出現明顯上升,求職人數同比增加 39.8%,簡歷投遞量同比增加45.2%。

        與之對應的則是略顯冷清的招聘市場,招聘企業數同比下降2.4%,在線職位量同比下降了28.3%。

        記者注意到,在就當下校招市場現狀走訪企業HR的過程中,招聘需求、預算縮減以及招聘效率提升,是受訪HR們不約而同提到的關鍵詞。

        “去年(2022年)秋招受疫情影響,我們很多進校開宣講招聘會的計劃都取消了,將大部分招聘環節轉移至了線上,很多學生從參加宣講到OFFER發放都是在線上完成,我們本以為缺少了線下進校宣講的環節,招聘效率會大打折扣,結果去年秋招收到的簡歷能達到往年的兩倍。”朱江瑩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深圳一家地產央企的HR徐豪則能更為直接地感受到外圍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其所在企業在2021年的秋招中,一共從全國錄用了超過一千名高校畢業生,而這一數字在2022年則大幅縮水為不到兩百名。

        招聘需求縮減的同時,招聘要求也在同步提高。

        “往年可能雙非畢業生的簡歷我們都會過篩,會面會發offer,但2023屆的校招,我們都只要985、211,或者海外QS排名前100的高校畢業的學生。”徐豪說。

        “去年(2022年)秋招全走的線上,我們的招聘預算環比減少了70%,但沒想到招聘效果會更好。”他進一步向記者表示。

        相比起花小錢就已超額完成指標的朱江瑩和徐豪,上海一家大型車企的校招HR李倩在去年秋招伊始,則要煩惱得多。

        其所在企業近年來的校招需求持續上升,面向全國的2023屆高校畢業生,公司定下的招聘指標是1500名。

        “秋招招1000、春招招500,但招聘預算從500萬縮減到200萬。”李倩表示。

        面對這種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規劃,李倩剛開始覺得公司領導肯定是“瘋了”,才會提出這種要求。“往年我們招聘指標能完成60%—70%就不錯了。”

        結果到了去年11月總結校招工作時,李倩發現當初定下的1000名學生的招聘目標已經超額完成,連以往比較難招的機械自動化、計算機專業相關的崗位都順利招聘到了合適的畢業生。“根據崗位的不同,我們公司給本科生的待遇在8k-15k之間,研究生的待遇在12k-25k之間,這種薪資,尤其是在技術研發類崗位上不算特別有競爭力,以往學生可能都會去選擇更體面、薪水更高、更熱門的行業。”李倩指出。“可能確實是沒得挑了。”她向記者調侃。

        朱江瑩亦向記者表示,在企業招聘需求收縮,就業競爭愈加激烈的背景下,學生求職時更加求穩,2023屆畢業生在發offer后的流失情況,要比往年好上不少。

        心態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在《2022年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中指出,在政策干預、疫情沖擊、供給攀升等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持續處于低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秷蟾妗氛J為:“從供求變動來看,需求側在2022年前三季度需求保持平穩,但四季度有所下降;供給側一二季度由于春招供給人數保持上升趨勢,三季度有所回落,四季度受到疫情防控政策調整、畢業生考研等影響,求職人數下降。”

        另據智聯招聘近期統計數據,2022年千人以上規模企業接收畢業生簡歷量占比近八成,其中建筑設備安裝、銀行、快速消費品、汽車制造、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等行業更受畢業生青睞。“在防疫政策優化之后,企業雖受到疫情的影響和沖擊,但對于2023年的經營預期比較樂觀,多數企業有擴招的預期。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展方面,特別是女大學生就業進展較慢,值得未來特別關注。”智聯招聘公關總監王一新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李倩告訴記者,在其校招的過程中,時常遇到對自身職業生涯毫無規劃的學生,在擇業時太過關注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

        “以前經常有學生到了面試現場才開始看自己投的是什么崗位,有的學生一聽可能薪水不到10K(千)馬上就把offer拒了,說自己同專業某某學長在大廠都是那五十萬的年薪,還有工科類專業的學生不好好學習,拿社團、學生干部、一些人資、營銷的實習經驗當亮點。”李倩說。

        在2023年1月13日舉辦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就業季度分析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曾建議:“增加‘就業見習’規模,優先并重點向‘招工難’的用人單位傾斜;強化畢業生數字技能,構建包括硬能力和軟能力在內的人才培養‘能力素質清單’制度;健全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保障機制;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監測和政策評估機制;引導高校畢業生調整就業預期、轉變就業觀念。”

        采訪徐豪時,他曾向記者介紹了一件其在去年(2022年)秋招中印象最深刻的事。“10月底,我們招聘郵箱里收到了一封學生發來的郵件,那個時候我們offer都快發完了,以為是求職郵件,剛好也忙就一直沒看。”徐豪說。

        大約一周過后,又想起此事的徐豪方才登錄招聘郵箱查看了這封郵件,但看完郵件后他頓感不妙。

        該郵件是一位在秋招中被淘汰的學生所寫:“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廢物,特別沒有用,現在連一個工作都找不到,HR老師您真的覺得我很差勁嗎?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鼓勵一下我,求您了!”

        有些被郵件內容嚇到的徐豪,立馬按照郵箱中所留姓名,在簡歷庫中找到了這位學生的簡歷,令其意想不到的是,該學生的履歷異常優秀,“國內TOP2大學的本碩連讀,還是學生干部,看起來特別陽光一個男孩。”徐豪說。

        隨后,他撥通了這名同學的電話,向其表達了歉意與安慰,在電話中,該同學反復向徐豪確認是不是因為自己能力太差才被淘汰了,而徐豪則苦口婆心的規勸說:“求職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只有合不合適,沒有差不差勁,不要因為一份工作不合適就否定自己。”

        “沒給他發offer絕對不是他不優秀,是去年(2022年)比他優秀的更多,崗位有限那我們肯定擇優錄取。”在記者問及為何沒錄用這位同學后,徐豪如是回答。

        (應受訪者要求,徐豪為化名)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訪部記者
        關注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汽車等新產業領域,有線索歡迎聯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
        <mark id="vzsgm"></mark>

      3. <track id="vzsgm"><em id="vzsgm"></em></track>

          1. <strong id="vzsgm"></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