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2月10日,中國最大晶圓廠中芯國際召開2022年四季度業績說明會:2022全年銷售收入73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全年毛利率38%。本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18.18億美元,同比增長6.8%。相對來看,四季度業績不佳,季度銷售收入16.21億美元,環比下降15%,毛利率為32%,低于三季度的38.9%,環比下降6.9%。
對于2023年一季度業績,該公司給出了較為悲觀的預測:收入環比下降10%到12%,毛利率預計降至19%到21%之間。
中芯國際表示,基于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預計2023年全年銷售收入同比降幅為低十位數,毛利率在20%左右;折舊同比增長超兩成,資本開支與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到年底月產能增量與上一年相近。
該公司表示,在持續高投入的過程中,毛利率將承受高折舊,公司將以持續發展為目標,今年的資本開支將主要用于成熟產能擴產和新廠基建,由于各區域都啟動了在地建設晶圓廠的計劃,主要設備供應鏈依然緊張,預計到年底月產能的增量與上一年相近。
晶圓廠的庫存是判斷芯片周期的指標之一。中芯國際最終客戶有智能手機、消費電子、工業、汽車,其庫存中也包含這些終端所搭載的芯片。
在業績說明會上,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目前手機芯片的庫存相對很高,消費電子類會在半年內消化完畢,工業和汽車類沒有庫存,尤其汽車芯片是供不應求的。在手機和消費電子中,庫存最高的是和顯示驅動類相關的芯片,無論是電視、手機屏幕、面板類,其庫存可能要超過三個季度,個別廠家的庫存可能夠用一整年。
趙海軍稱,“2021、2022年很多中間產品的需求,包含了很多恐慌情緒,比如需求100,訂貨150,等恐慌退去,可能訂貨會減少到50,平均下來訂貨量并沒有增加。2019、2020年的平均需求才是業界真正的需求,用這個需求量除以目前各家芯片廠商公開的庫存量數據,可以預測出,今年下半年可以到了正常補貨的時候,可以回到2019、2020年訂單的總量”。
“要注意的是,整個市場的產能已經超過2019、2020年的水平,所以晶圓價格未必能漲到以前的水平,這就需要大家進入一個良性的競爭,不要低端降價競爭。”趙海軍表示。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