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雅潔 春節假期過后第一周,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新能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志武帶隊,趕在新的一年工作全面鋪開之前,密集會見和走訪了位于上海、杭州、寧波、衢州等地的8家新能源設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等領域行業龍頭和核心戰略供應商。
這趟行程匆忙,1月29日張志武還在上海會見了兩家企業中交三航局和遠景能源,1月30日就趕到浙江,并在接下來一天半內連軸轉地會見了至少三家企業,其中包括一家熔鹽儲能光熱發電企業、一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以及一家勘探設計院——討論海上風電、抽水蓄能深化合作等話題。
中廣核新能源是中國廣核集團重要二級成員公司,中廣核于2007年正式開始新能源業務,歷經十余年發展,新能源已經成為中廣核“6+1”產業格局的重要支柱產業,全面覆蓋風電、太陽能、儲能、抽水蓄能等類型。截至目前,中廣核國內在運控股的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已超過3500萬千瓦,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
由于節后開局工作繁忙,張志武委托中廣核新能源總法律顧問許嘉鵬接受了此次經濟觀察報的采訪,許嘉鵬說,為推動上下游產業鏈更好協同發展,宏觀層面,將通過合理安排投資計劃,適當推移建設時間,給予上下游產業鏈各環節更多的緩沖空間。
接受采訪的數位央企管理層人士——他們大部分是央企某一板塊的負責人,分布于能源、消費、金融等多個行業——幾乎都是在差旅的間隙擠出時間接受了此次采訪,一位央企高管的秘書說此前春節后也會很忙,但忙成這樣,還是罕見。
催促央企管理層奔波的力量有很多:一方面,央企被寄望在推動目前經濟好轉上要“勇挑大梁”;另一方面,新的央企考核指標和產業形勢變化也讓央企正在積極地布局新興產業領域: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消費等。
央企的這些新舉動被市場密切地關注。
過去三年,市場主體普遍承受了較大的壓力,而央企則在過去三年實現了顯著的增長,這也讓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必須要更加密切地關注央企的動向:央企管理層去了哪、看了哪些項目等等,因為這都有可能帶來新的訂單。
許嘉鵬介紹,目前中廣核正在竭盡全力帶動設備制造、工程施工等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給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提供更充足的訂單,有足夠的產量。
走訪
正月初七上班之后,張志武帶隊連續走訪和密集會見了位于上海、杭州、寧波、衢州等地的8家新能源設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等領域行業龍頭和核心戰略供應商,包括上海電氣、遠景能源、運達股份、中交三航局(長期合作伙伴)、中國電建華東院、東方日升、一道新能源、可勝技術。
許嘉鵬表示,中廣核新能源密集走訪的這些企業,均是新能源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涵蓋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光熱發電等新能源全業態制造企業。
在交流的議題上,中廣核新能源與上述企業圍繞產業合作、科技創新、供應鏈融合和資源共享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很多共識,并列出了很多的任務清單,專門就擴大合作領域、強化合作深度、增強互信、優勢互補、創新合作模式等達成高度共識。
對于未來,在雙碳背景下,許嘉鵬認為,新能源必須要拓展戰略合作上下游產業鏈的價值發揮,不能一個人在戰斗,需要一起搭伙下海。
接下來,中廣核新能源將繼續和新能源各產業領域的優質合作伙伴加強溝通,開展互動互訪,已列入計劃的包括華為、比亞迪、中車、中南院、東方電氣等。其中,與華為的合作,將聚焦儲能和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方面,如果機會合適,將和華為聯手推進試點。
許嘉鵬說:“后續,我們要把產業鏈內所有重要的合作伙伴都走遍。”
2022年下半年各地疫情頻發,防疫政策調整后,各地又逐漸迎來疫情高峰期,一些關鍵性的商務出訪不得不持續停擺,春節前后,在市場和危機感的催促下,央企的負責人開始頻繁出行。
向凱所在的央企新成立了華東營銷中心,身為消費類央企的銷售板塊負責人,他也為團隊鋪開了最新的業務協同計劃,打算開拓新的品類市場。春節期間,他走出國門,赴美國考察,一口氣跑了多家亞洲超市和美國品牌超市,研究相關消費品的市場需求。
2022年年末,向凱所在企業的下游工廠和相關消費企業均處于大面積停工停產階段,但他判斷,只要過了這個時期,爆發式的回暖和增長就會來臨。
果然,第一家下游工廠復工后,印證了向凱的預判。春節一過,突然同比增長15%的訂單讓向凱的團隊興奮不已:“我們非常激動非常開心,正好過了元宵節那天,更是感覺訂單明顯開始上漲,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好機會,把能拿到的訂單統統拿到手。”
在向凱的新近日程上,也已經標注好了福州、廈門、南昌、杭州、蘇州、南京、無錫這幾個地區,未來一個月,這將是他頻繁周轉和考察的區域。
一位央企負責金融板塊的負責人,連日來見了大學教授、民營金融機構,國有金融單位,數量非常多,“大家憋了三年,現在肯定要密集接觸。”
另一家央企集團的財務板塊負責人,節后的工作量增加了三倍不止,他正在牽頭建設一個事關全球資金運營的專有平臺,不過由于相關保密要求,他暫未透露更多信息。
拓新
節后開工后的第一時間,周子文趕往石家莊,面見一家碳材料的貿易供應商,不到半天時間便談妥了2023年的新訂單,在此之前,這曾是周子文所在能源央企的一大難題:“因為見不到面,對方在電話中不信任我們,前后打了很多次電話,都告訴我們沒貨,不賣給我們。”
良好的開門紅給周子文帶來了信心,他的下一站,是上海。
周子文看中的,是氫能和雙碳領域,這便是他2月10日趕赴上海的原因之一。在他看來,2023年將是其所在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向新領域過渡的嶄新一年。
2023年國資委對央企提出了新的考核目標,一些更注重投資回報和現金流的財務指標被納入考核,此前央企人士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曾經判斷這些指標的改變會推著央企投資一些新興領域,比如新能源等,而這些領域又與央企所承擔的政策部署一致,合力之下,央企管理層們正在不斷思考新的投資領域,以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春節之前,中廣核新能源便與金風科技和遠景能源進行了會晤。中廣核新能源看中的,是這兩家的風電頭部企業,以及風機制造業前三名的市場地位。
在接觸過程中,許嘉鵬發現,在戰略布局和科技研發方面,上述兩家企業對中廣核新能源的啟發非常大。在他看來,遠景能源的最新整體戰略布局很前沿,成果非常多,在儲能等新能源業務的探索上,都做得比較靠前?;诖?,下一步,中廣核新能源也要跟進,進行思路的調整,思考如何通過科技引領創造更多的價值空間和利潤空間。
許嘉鵬表示,未來中廣核新能源的主要投資方向包括:一是繼續聚焦主責主業,加大風電和光伏電站投資建設力度,預計全年新增在建在運項目規模1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整體規模希望達到6000萬千瓦,堅持“風光并舉、海陸并舉、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的發展策略,全力推動大基地項目、大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海上風電項目、海上光伏項目開工建設;二是落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要求,積極投資具有靈活性調節能力的電力項目,也就是通常說的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光熱、電化學儲能(磷酸鐵鋰和其他的電化學儲能等)、氫能(配套儲能)、綜合智慧能源等,快速補足公司目前調節性資源不足的短板,促進公司業務融合發展。
同時,中廣核新能源還打算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持續提高科技研發投入強度,一方面是加快推進科技示范項目,許嘉鵬透露,2023年可能要推進建設的,包括光熱儲一體化項目、海上光伏等項目,推進商業模式、產業模式、應用場景創新;另一方面,加大包括智慧化場站運營、深遠海風、氫能等前瞻性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培育公司發展新優勢,持續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他說:“從傳統風光要向上述新領域轉變,如果這些一旦突破可行性,那新能源發展場景就能廣闊非常多。”
向凱制定的最新投資規劃中,則首次調整了消費品生產品類的規模和類型,借鑒美國考察的經驗,他將消費主體定位在更年輕態的人群身上,未來將考慮投資推出更迎合這類消費人群的生活必需品。
一家央企下屬子基金總經理,將目光聚焦江蘇并跟進最新的人工智能融資計劃。物聯網產業生態建設、全屋智能生活應用推廣,這些都是他正在圈定的細分市場。翻開他的微信朋友圈,幾乎每天都有關于江蘇調研的新動態。
2月9日,該央企下屬基金總經理還從江蘇轉戰湖南,自建子基金參與當地新能源電池材料的投資,助力登陸A股市場。“加大國有資本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這是2023年的方向之一。”2月10日,該總經理說。
在上述央企負責金融板塊的負責人的觀察中,下一步瞄準的也是人工智能。他說:“就人工智能展開投資,會比元宇宙更實在一點,因為人工智能近在眼前,對企業遍布影響,帶來的金融模式和組織架構建設的深遠影響,都非常重要,和我個人也密切相關的。”
上述一位央企集團的財務板塊負責人展示給經濟觀察報記者的最新規劃則顯示,其牽頭建設的資金平臺,將來會給實體企業及相關產業鏈提供配套服務。具體到投融資方面,將更關注央企的科技創新和戰略產業,這些都是其所在企業會投資且重點支持的方向。
角色
“這幾年對這些伙伴,也是非常煎熬的幾年,我們將協助合作伙伴渡過難關。”許嘉鵬說。
許嘉鵬介紹,目前中廣核新能源正在竭盡全力帶動設備制造、工程施工等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給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提供更充足的訂單,有足夠的產量。
過去三年的部分時段,在中國諸多市場主體承壓之時,央企普遍呈現了較強的增長態勢。
2022年央企營收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5%。凈利潤同比增長5%;2020-2021年兩年營收平均增長8.2%;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4.5%和15.3%,在2021年“央企效益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
這也在2023年年初這一待興之時,加強了政策和市場對于央企的期待,國資委要求央企“在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上勇挑大梁”,而央企們面臨的關鍵性任務之一就是:保住供應鏈的活力。
許嘉鵬介紹,中廣核新能源將通過合理安排投資計劃,適當推移建設時間,給予上下游產業鏈各環節更多的緩沖空間。微觀層面,中廣核新能源則將在風險分擔、支付比例、支付方式、調價措施、供貨進度、技術標準等多方面進行權衡分析,盡可能緩解上下游供應商的壓力。他說:“換句話說,也就是確保達到我們最低訴求的同時,也達到他們的基本利益訴求。”
許嘉鵬認為,供應商是企業重要的外部資源,是企業成本控制的主要源頭和風險控制的重要源頭。企業與供應商關系的緊密程度和供應商的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央企的成本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他表示,現今的世界,早已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鏈之間的競爭。隨著平價時代到來,行業整體處于微利時代,未來的競爭,是產業鏈的競爭,優勝劣汰的過程將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下去。在許嘉鵬看來,中廣核新能源需要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同頻共振”,引領未來能源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央企也正在從這種產業的共振中獲得啟發。
2月8日,國內光伏行業的龍頭老大,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綠能”)大中華區總裁正式來訪中廣核新能源。
一落座,該總裁便展示了隆基綠能去年凈利潤150億元的成績單,中廣核新能源緊隨其后,也曬出了自己的2022年主要成就。
成立于2000年的隆基綠能,長期以來聚焦科技創新,構建單晶硅片、電池組件、工商業分布式解決方案、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氫能裝備五大業務板塊。目前,隆基業務遍及15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布局了生產制造基地,在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阿聯酋等國家設立銷售機構。
回想起當天的洽談過程,許嘉鵬印象最深的是,隆基綠能大中華區總裁說得最多的兩個詞就是“合作”和“突破”,即要突破現有的合作場景,在新領域打造新樣板出來,而且是之前從來沒實踐過的新樣板。
全程兩個多小時的交流中,通過雙方一些業務訂單、資源和成果進展的深入討論,許嘉鵬的直觀感受是,隆基綠能的產能提升非???,2月8日該企業的大中華區總裁透露,新的一年,他們的產能擴張規劃,目標是實現翻番好幾倍的增長,目前正在尋找適合落地的區域。
許嘉鵬表示,2月21號,中廣核新能源還會與隆基綠能再次碰面,就相關業務展開更深入的探討。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向凱、周子文系化名)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