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vzsgm"></mark>

  • <track id="vzsgm"><em id="vzsgm"></em></track>

      1. <strong id="vzsgm"></strong>
      2. 臨近半導體招聘季:有些崗位升溫 有些回落

        沈怡然2023-02-11 10:24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 臨近招聘季,芯片人才市場正在發生這樣兩種變化,薪資漲幅的普遍回落,企業人才需求出現了結構性的調整。

        這是科銳國際芯片行業獵頭業務資深經理韓菲談到的最近的觀察。韓菲表示,人才市場仍然是供不應求的態勢,只是緊張程度有所緩解。

        一家位于北京的國產芯片設計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由于2022年在人才增長上比較快,公司在2023年不會激進擴招,為了追求人力的性價比,還將人才策略從北京延伸到武漢等地,例如設置在武漢高校及科研機構附近。企業認為,新一線城市人才成本相對合理,人才更扎實做事、不浮躁。

        由于龐大而高度分工的產業鏈,芯片人才市場是集新興技術和制造業一體、多學科專業交叉的系統。中國芯片由于早期泡沫的擠出,使得人才市場有一定特殊性,也有一些全球共性的問題。芯片設計公司開始適當放緩人才戰略,而制造廠仍然面臨普遍的工人短缺問題。

        德勤預計,芯片人才在2022年供不應求,預計到2023年,部分行業短缺將更加嚴重,并成為未來十年的挑戰。

        招工的結構性變化

        根據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數據,就芯片設計業,2022年1-11月比去年同期薪酬增長6.5%,整體上擴招公司的數量多于縮招的公司。根據智聯招聘數據,2023年春節后第一周,芯片工程師的簡歷投遞量增速107.2%,涌上技術崗排名的第三位,目前平均25695元/月的芯片工程師已占據高薪榜首,超過21585元/月的人工智能工程師。

        韓菲表示,無論成熟型、初創型企業,所釋放的招聘量沒有變化,但是結構發生了變化。

        可大致將芯片產業鏈分為設計、制造、封測環節。韓菲表示,就芯片設計公司的人員構成來看,通常30%來自校招,當作人才培養,目前企業對這部分人才的需求減少;50%來自有3-8年經驗的人才作為一線的業務骨干,這部分需求未變;10-15年以上的資深經驗型人才,可作管理崗,帶項團隊和項目,這部分需求呈增長趨勢。

        相較于外資的平穩發展,大量資金涌入,讓本土的成熟型公司和大量的創業公司成為吸納人才的重地。其中的公司處于成長、擴張階段,尚未形成規?;癄I收,業務缺乏穩定性。

        2022年半導體開始了擠泡沫的過程,原本在2020、2021年估值翻倍的公司并沒有拿到滿意的融資,估值基本上平著走。有企業放緩節奏,降低擴充的速度;也有企業因前期的戰略擴張、融資遇冷而資金鏈斷裂。韓菲稱,已經發現一些倒閉關停的芯片企業,人才回流,需方變成了供方,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態勢。

        2020-2022年半導體的人才市場經歷了薪酬普漲的火熱態勢,不僅是芯片企業,手機廠商、互聯網企業都在吸納芯片相關的人才。根據翰德(Hudson)發布的《2022人才趨勢報告》,2022年半導體行業薪酬漲幅約50%居科技行業首位,以芯片設計公司為例,這些企業對年薪20萬元-40萬元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韓菲表示,50%左右只是成熟企業的薪酬漲幅,初創公司可以對同等人才開出翻倍的價格。她所了解一家成熟企業的資深員工年薪70萬元,跳槽到一家創業公司年薪漲到140萬元,同樣是這位人選在2020年初次跳槽時只拿到3-4個offer,而在2022年上半年再次跳槽時,可以拿到14-15個offer。

        招聘火熱的崗位不僅是核心的研發崗,大客戶銷售專員、售后技術支持專員、機電工程師等崗位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韓菲表示,就芯片設計行業,2022年下半年至今,求職者對于薪資漲幅的期望仍然在50%的高位,但是企業已經回歸冷靜,幾乎沒有再給出50%以上的增長。

        一位專注芯片的VC投資人曾對記者表示,由于大量VC、PE機構的非理性投資,比如很多機構在2020-2021年偏向投資消費電子類的芯片,這里技術門檻相對低、更容易變現。高端人才是很稀缺的,企業就用“堆人力”的辦法,大量擴充普通崗位的人才,加快項目進度,如今很多企業陷入同質化競爭,甚至打價格戰,少數企業面臨無法上市、被并購的處境。在該人士看來,VC的資金并沒有助力國產替代,而是給芯片工程師甚至應屆生發了高工資。

        有些回落 有些升溫

        在海外資本市場,半導體是相對成熟的板塊,納斯達克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半導體的新股,而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部半導體依然是一個朝陽產業,在發展中出現一定泡沫是必然的。

        現在,更多人開始反思,泡沫集中在一部分環節,意味著社會資金的投入是不均衡的。韓菲表示,相比設計端,偏上游的芯片制造,芯片生產設備、材料等人才市場的價格并沒有很高的漲幅,這背后指向一個龐大的人才市場,并沒有引起獵頭、資本的重視。

        根據芯謀研究數據,2022年1-11月,設備材料業同比薪酬增長11%,封裝測試業10.7%,芯片制造業7%。韓菲表示,芯片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比較穩定,招工平穩,每年招工的增幅在10%左右。由于芯片制造業自身的性質、社會資本的風向等,即便在行情高點,很多制造業并沒有大幅擴充人員的計劃。

        一位從事芯片制造業的人士對記者稱,芯片制造人才的種類豐富,建廠需要電工、管道裝配工、焊工,芯片生產過程需要多種工程師、操作員以及技術人員。

        該人士稱,芯片作為高端制造業,和傳統制造業面臨同樣的招工難問題。第一,芯片屬于高端制造業,但工人薪資水平并沒有比傳統制造業更高;第二,芯片生產日夜無休,工人要適應倒班制;第三,芯片生產環境對潔凈度要求更高,儀器的精密度更高,生產是高度標準化的,這意味著工人的作業環境雖然相對更安全,但是作業方式更嚴苛。

        教育的分化、互聯網對人才的吸納、制造業環境嚴苛,種種因素影響下,芯片也無法對工人形成很強的吸引力。這一點中國和全球有相似之處。

        德勤表示,各國激勵措施下,芯片制造業正開展本地化的競爭,這將加劇制造業工人的短缺,預計2030年全球芯片將需要超過100萬名額外的技術工人,相當于每年超過10萬名的需求量。

        德勤表示,美國和歐洲的芯片行業正在尋求多元化,不僅是晶圓廠,還有芯片供應鏈的所有部分。在美國和歐洲關于芯片的激勵措施之下,企業會將芯片制造從亞太地區的傳統基地,轉移到北美(美國和加拿大)和歐洲(例如意大利、德國、荷蘭和西班牙等歐盟國家),適應不同國家的勞動力環境和市場,這也會讓招工變得復雜。

        韓菲表示,在更上游的芯片設備、材料、零部件、耗材等,需要化學、材料學專業等更為縱深的人才,中國這類人才的基數并不多、培養周期很長。韓菲從2019年開始關注上游端,彼時深耕該領域的獵頭顧問并不多,企業需求更多是訪尋專家級、領軍級人才,到2020-2021年的火熱期,人才的流動仍然比不上前端的制造和設計。直到2022年,更多資本和獵頭開始圍繞上游提供更多的服務。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大科創新聞部記者
        關注硬科技領域,包括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無人機、虛擬現實(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領域。擅長企業深度報道及上市公司分析報道。發現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投資價值。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
        <mark id="vzsgm"></mark>

      3. <track id="vzsgm"><em id="vzsgm"></em></track>

          1. <strong id="vzsgm"></strong>